健康养胃-慢性胃炎会引起胃癌吗

健康养胃-慢性胃炎会引起胃癌吗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病患们最担心的莫过于某某病会不会引起癌变这个问题了。这里我们就为你具体说说慢性胃炎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及病变可能。

就慢性胃炎来讲,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能引发胃癌医学界一直存在多种观点。不过大多数医生及病理学家都认为胃癌与菱缩性胃炎有关。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恶性贫血、手术后残胃、胃息肉、胃黏膜肥厚症一起称为5个癌前疾病之一。不过如果要说直接演变,不管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装缩性胃炎都不会直那么为什么又会说胃癌与萎缩性胃炎有关呢?

一般来讲,胃炎患者起初多是由情绪、饮食、病菌、十二指液反等园素造成浅表性胃炎,但如果不注意治疗,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黏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但如果发展成了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的损伤就会进一步增大,并出现萎缩症状等。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胃壁细胞损害、胃酸分泌减少,胃内pH值升高、细菌大量繁殖、由食物中摄入的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等都可为胃癌的发生埋下基础。特别是如果长期摄入硝酸盐过多,导致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不断在体内积累,最终就可能致使胃癌的发生。除了饮食上的影响外,另一种更为常见的致癌因素是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也被称为“癌前病变”。虽然萎缩性胃炎并不会导致胃癌,但胃黏膜在长期的损伤修复中可能会发现一些病理改变,如不典型增生。

根据不典型增生在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可将其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其中,大多数的轻、中度不典型的增生经过治疗后可出现逆转,而重度不典型增生最接近胃癌,好转概率一般比较低。如果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那么很可能在段时间后发展转变为典型的胃癌。

总结起来,即慢性胃炎虽然与胃癌没有直接关系,但其中却也存在着一条“浅表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不典型增生-胃癌”的癌变可能性。相对来说,浅表性胃炎是最容易且可治愈的,所以患者最好还是在患病初期就争取一次性治愈成功,以防之后的恶化癌化出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菱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其中又可分为多灶性菱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以胃窦为主,在胃内呈多灶性萎缩;后者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萎缩性改变主要在胃体。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更主要的是需借助一系列的辅助检查特别是胃镜检查及胃组织检查等,下面就系统介绍一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等情况,尤其在饭后更为明显,同时还可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症状,少数胃黏膜麋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但需注意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与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所引发的症状其实并无大差异,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临床上并无什么明显症状。

2.胃液分析
通过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都有胃酸降低或缺失的情况。
3.胃蛋白酶原测定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但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患者的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4.X线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可以显示胃黏膜的细微结构,有利于慢性胃炎的诊断。
5.兔疫学诊断
内因子抗体,壁细胞抗体,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血清胃泌素等检测都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辅助诊断。
6.胃镜检查及活检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可对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等都做出明细判断。

相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黏膜失去正常橘红色而代以灰色灰红色或灰黄色,严重的可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泽,同时黏膜变薄,皱襞细小,在变薄的黏膜上还常出现斑点状或块状凹陷,周围界限不清。另外,还可见到血管显露及黏膜粗糙。

总而言之,在上述几种诊断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还是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其中由以胃黏膜检查更为重要。同时,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征并不具有特别明显性,所以如果当怀疑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好还是通过胃镜检查即黏膜活检来确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