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中治疗萎缩性胃炎验方

张振中治疗萎缩性胃炎验方

在对胃病的治疗中,中医和西医采取的是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他们在对胃病的治疗上各有长短,而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来治疗胃病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中西医结合指的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面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的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著名中医张振中坚持以中西医结合原则来治疗慢缩性胃炎。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总结出一套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独特疗法,他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胃药“胃舒泰”,在治疗姜缩性胃炎中都发挥了良好的功效。以下是选自《新疆中医药》和《陕西中医》的两个张老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案例:

案例一
【医案】聂某,女,41岁,教师,1989年7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腕痞胀隐痛不适8年余,3年前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后缓解。近2年来病情加重,多处求治乏效。现除上述主症外,尚见纳差,腹胀,恶心,气,口干不欲饮,乏力头昏畏寒肢凉,舌略红有瘀斑,苔薄黄微腻,脉细滑。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阳不足,胃失和降,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调和脾胃。
【治疗】嘱其停服其他一切药物,坚持服用“胃舒泰”胶囊3月,每月复诊1次。8月15日二诊,服上药后,疗效明显,除偶尔泛酸、大便稍干及乏力多梦之外,余症均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嘱继续服药“胃舒泰”胶囊以巩固疗效。9月10日三诊,服上药后,除乏力外,余无不适。嘱其再服用1月。10月31日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分萎缩),病理活检提示为黏膜组织慢性浅表性炎症(轻度)。

案例二
【医案】薛某,女,51岁,农民,陕西长安人。患者自诉胃脘胀满隐痛1年余。患者1年前因生气出现上述症状,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外院多方就诊服用吗丁啉、加斯清及中药多剂均有效,后渐无效。现症见胃脘胀满隐痛,进食后加重食纳差,每口进食不足250克,口干,口苦,大便干,2-3日1次,疲乏,四肢无力不能进行正常生产劳动,夜寐差,脉缓,舌淡,苔黄厚膩。张老遂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收住院治疗,入院后查血、尿、粪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腹部B超等均正常。张老认为该患者属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属肝郁脾虚兼有湿热。首诊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化湿。
【治疗】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药用:柴胡、枳实、陈皮各12克,半夏9克,白术25克,茯苓、白芍各20克,党参15克,黄芩、甘草各6克,黄柏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服上药4剂后,胃脘胀满隐痛减轻,进食增加,口干、口苦消失大便恢复正常,黄腻苔褪去,脉缓,舌淡,苔白。张老认为患者湿热已去,目前辨证属肝郁脾虚,以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为法,方药继用上方去黄芩、黄柏。服上药7剂病情大愈,进食明显增加,疲乏减轻,睡眠改善,胃脘部隐痛消失,仍感胀满,舌淡苔白,脉缓。上方枳实加至20克,并加厚朴6克。服药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仅进食过饱时感觉胃脘胀满,病情好转出院。出院继用上方10剂后症状完全消失,分别于3月、6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病情未复发,已完全能够从事正常生产劳动。经验方(选自1991年《新疆中医药》
【名称】胃舒泰
【组成】干姜10克,黄柏12克,鸡内金10克,焦三仙各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胃舒泰”胶囊可用温开水送服,每次5-6粒,每日3次。
【功效】寒热并用,调和脾胃。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型。
【加减】兼见肝气郁结者可加香附、苏梗、柴胡等药;兼有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川楝子黄芩、龙胆草等药;兼见湿热中阻者可加茵陈、泽泻、金钱草等药;气滞明显者可加枳实佛手、木香等药;血瘀较甚者可加丹参、延胡索、益母草;脾胃气虚者,可去黄柏,加白术茯苓、党参等药。对于单独服用“胃舒泰”胶囊之人,兼见湿阻气滞者,可配服香连化滞丸;湿热中阻者,可加服消炎利胆片;脾胃气虚者,可配用参苓白术散;脾虚湿阻者可加服香砂六君子丸;胃阴不足者,可加服香砂养胃丸或乌梅丸等药;对于瘀血明显胃脘刺痛者,可酌用复方丹参片等药。

陈镜合治疗胃病验方
胃病是由多重原因引起的身体疾患,因此治疗胃病应当多管齐下,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治疗,方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中心主任陈镜合就是采用多管齐下的手段来治疗胃病的。健脾和胃法、疏肝扶脾法和温运脾阳法三法是陈老常用的治疗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慢性胃病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治疗胃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下面是选自《新中医》和《中医药信息》中几个陈老治疗胃病的案例。
案例一
【医案】张某,男,47岁,2003年7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反复胃脘胀痛2年加剧1周。平素以胸脘痞满为主,时隐痛、噯气,无泛酸。做纤维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为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服用制酸消炎药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疗效不显。1周前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现症见胃脘痞满隐痛伴胸膈不利,气短,乏力,纳差,食后欲呕,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滑。西医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辨证属脾虚痰盛,治宣健牌益气,化痰和胃
【治疗】方用陈夏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15克,白术、茯苓、法半夏、厚朴,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砂仁(后下)、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7月23日二诊,脘腹满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上方去海螵蛸、浙贝母,加神曲10克,益智仁6克。服用1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守方加减调理,并嘱注意饮食调节。1月后复查胃镜提示为胃黏未见烂、溃疡,幽门螺旋杆菌阴性。
【医案】蔡某,男,37岁,2003年8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反复胃脘部胀痛1年余
案例二
加重3日。近1年来胃痛、胃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曾在多间医院诊治,给予制酸剂、胃肠动力药及清热和胃中药等治疗疗效不佳。近3日上腹部胀满而痛,食后明显,吸气频频,伴情绪抑郁,头晕失眠,胃纳不佳,大便不畅,舌淡红白,左寸关肤弦,右关时做纤维镜检查提示为胃黏膜花斑样充血水肿,幽门旋杆菌阴性。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辨证属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宜疏肝扶脾,行气止痛。

【治疗】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5剂。8月15日二诊,院腹胀痛、噯气已明显减轻,心情舒畅,唯纳食不佳。上方去川楝子、延胡索,加太子参30克,白术10克,服用7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胃纳转佳。服用逍遥散调理,嘱注饮食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又治疗1月后病愈。
案例
【医案】莫某,女,36岁,2004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胃脘痞满反复3年加剧1月,以夜间或食后痞满为甚,或疼痛、痛势剧烈。曾多次做纤维胃镜检查均提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西医给予洛赛克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转诊中医服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陈夏六君子汤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现症见胃腕店满,疼痛,泛酸,稍吸气,纳差,口淡乏味,大便溏,两手冰冷,腰酸,精神疲乏,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细无力。辨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
治疗】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味,药用:党参20克,白术15克,干姜、白豆蔻、熟附子、海蛸浙贝母各10克,丁香、肉桂(煸)、炙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10月27日二诊,服用上药后,胃院胀痛大减,仍有饱食后不适感,麻差,醒后口于苦耳鸣两手转温,体倦,下肢沉重感,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上方去海螺蛸、浙贝母丁香,加茯苓、法半夏、厚朴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7剂后,胃痛基本缓解时有微胀不适,前方去法半夏,加陈皮5克,续服7剂而愈。
例四
【医案】李某,女,32岁,2002年5月25日初诊。患者面色白少华,自述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尤甚,喜温喜按,食少纳呆,泛酸,舌淡红,苔薄黄滑润,脉沉缓无力。1年前做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慢性咽炎病史2年余。患者就诊前曾经别的中医师诊治,因其有慢性咽炎病史,恐用温热药使咽痛音哑加重,故用药平和,服用后效果不佳。
【治疗】方用肉桂理中丸加减,药用:党参30克,白术、干姜各10克,炙甘草5克肉桂10克,茯苓、乌贼骨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002年6月1日二诊,服用上药后顺院胀满疼痛明显减轻,泛酸不显,纳食增加,自觉乏力好转,咽痛音哑也较前减轻。前方为大剂温热,已见效果。治宜温脾散寒,兼芳香醒脾助运。方用丁蔻理中丸加减,药用如克,自术、干美各10克,炙甘草5克,丁香、白仁、各10克以上方加调治1月,诸症半年未见复发。性胃袋验方